咨询热线:
0313-8032619
1.讨父母欢心是孩子的本能:每个孩子都想让父母高兴,这是孩子天生的本能,因为获得爱是幼儿生命的保障。父母倘能明白这一点,对孩子的理解便有了基础。这种本能是幼儿得以生存的必须,是大自然安排给小孩子的一种特殊能力,同时它也是属于幼稚期的特有状况。如果孩子得以正常成长,随着年龄的增长,心理的成熟,此本能将会慢慢退去。成年之后个体已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,不应该再出于渴望爱的本能来讨父母欢心,而应该以一种成熟的心态向父母付出爱。其实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,都是因为这层本能尚未退去,还在潜意识中发挥巨大作用。因此父母的态度或评价常常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困扰,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。假如成人的内心已没有那个渴爱的孩子,就不会因为父母的一个态度方寸大乱,而可以在过好自己正常生活的基础上,给父母以理解和关爱。我们不仅不需要以手段去激励孩子讨父母欢心的想法,还要注意,及时解释自己的负面情绪并非因孩子而起。因为小孩子天生都有这种倾向,当他们不了解别人不高兴的原因时,往往会以为是自己造成的。
2.父母如何看待自己的情绪:父母可以在孩子面前表现自己的情绪,因为我们是真实的人,情感、情绪是每个真实的人都有的东西。我们在孩子面前表现真实的自己,可以让孩子更了解我们,更亲近我们,同时也让孩子借着对我们的了解,更了解真实的人性。但是,这个情绪是我们自己的,我们的情绪并不是任何一个人给我们的,如果我们对情绪习惯于归因于外,那么这个情绪模式是一定要影响孩子成长的。人的情绪来自哪里?人的每一个情绪、每一个反应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可是,我们往往注于外因,却容易忽视自己内心的因素,而内因其实是更重要的因素。当我们自己处于不同心境之下的时候,对于孩子同样的一个错误行为,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情绪反应。这就是我们自己的内因在起作用,如果把自己的怒气全都归结于孩子的行为这样的外因,孩子岂不是太冤枉了?
每个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情绪负责,对于一件事,要怎么看,发怒或者不发怒,选择权在每个人自己手中。这也就是,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,而非情绪的奴隶。如果对于负面情绪一味归因于外,不过是推卸责任,无益于问题的解决。
3.别让孩子为你的情绪负责:还有一点要做个区别,我们可以让孩子照顾我们的情绪。既然我们的情绪是客观存在的,是可以表现在孩子面前的,而且孩子又是深爱着我们的,当然可以适当要求孩子照顾我们的情绪。但这与让孩子为我们的情绪负责,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。
举例说明:
A:请孩子照顾妈妈情绪的表达:“妈妈今天生病了,很难受。你那样吵,会让妈妈觉得更难受的。请你安静地坐在床上玩一会儿好么?”
B:让孩子为妈妈情绪负责的表达:“你吵得妈妈好难受啊。请你安静地玩。”
两种表达的关键区别:在于妈妈对自己的情绪归因,..种表达中,妈妈的感受相对于孩子来说是客观的,虽然和他的行为有关联,但妈妈的情绪是妈妈自己的事情,主因不在于孩子,孩子没有责任,没有错误。而第二种表达中,妈妈将情绪完全归因于孩子,妈妈只是根据孩子行为作简单的情绪反射,因此,孩子要为妈妈的情绪负责任,妈妈的情绪不好是孩子的错误。
再来摹想一下两种表达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不同感受:
A:我刚才吵闹令妈妈难受并不是我的错,是因为妈妈今天生病了。在妈妈生病、想休息的时候,我不应该吵闹。我现在保持安静,这样可以让妈妈舒服一点。我已经可以用自己的行为照顾妈妈了。我真棒。
B:我吵闹令妈妈难受了,妈妈难受是我的错。我任何时候都不该吵闹。我现在保持安静,是为了纠正刚才犯的错误。我又犯错误了。我真糟。
举上面这个例子,重在分析说明,而不是请朋友们去斟酌自己平时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。我们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历,同样的一句话,用不同的语气来说,给人的感觉可能大不相同。同样的一句话,在不同的环境、情景、不同的心境下说出来,其涵义可能大相径庭。我无法判断哪句话是一定不能说的,哪句就是可以说的。这要视具体情景而定,要视你想通过这句话表达的情绪、意见而定。
如果你认定今天就是孩子惹你生气的,你的满腔怒火除了孩子的行为之外没有其他原因。我想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语言来和孩子沟通,你都无法做到客观地表达情绪,都是在用情绪控制孩子。
如果你能够为自己的情绪负责,看清情绪的内因,不把情绪的起因全推到孩子身上,真的理解孩子,你就可以真诚地袒露心声,不用担心“用情绪控制孩子”之类的问题。